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: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?
小學成績就是很有欺騙性,這應該是一個常識。但是,有欺騙性不代表小學成績不重要,這兩個矛盾嗎?我是真怕誤導了哪位啊,這個責任我可承擔不起。
先說一個表層的體現,很多人應該都知道。打個比方,語文兩個孩子都考90分:第一個孩子看了很多的課外書,文學素養很高,但是他都沒有為期末考試啊去特別復習,每天該看書看書。第二個孩子呢,把時間都花在了課內的詞語生字,文言文背的滾瓜爛熟。
你覺得這兩個90分一樣嗎?第一個孩子的閱讀積累啊,明顯對長期更有價值啊,但是體現不到短期的分數上。這是最表層的體現,你能感覺到小學分數的欺騙性了吧?
好,那再深一層的體現是什么?就是這個分數啊,是怎么得來的。拿數學舉例,都考95分:第一個孩子,數學基本上就按照學校的節奏學習復習。第二個孩子,數學題目在家里被看著反復刷了幾遍,甚至課外班和一對一。
那第一個孩子的那個分數啊,是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來的;第二個孩子,是父母施加了巨大的外力輔助得來的。那你覺得這兩個能一樣嗎?這成績是不是很有欺騙性?
我再說個更深一層的體現:同樣的分數,第一個孩子每天上學都很快樂,喜歡上學;那第二個孩子呢,每天都不開心,內心啊他是厭惡上學的。你覺得這兩個未來能一樣嗎?這三層體現啊,每深一層,分數的欺騙性就強好多,未來這兩個孩子的差距啊就越大。
所以我說小學分數是有欺騙性的。但是我說小學分數有欺騙性,不是說小學分數不重要啊,相反我認為小學分數啊還挺重要的。為什么挺重要的?不是有些人說的“小學的知識是基礎,基礎不好,未來更難”——你高估小學的知識密度了,而是因為啊,如果小學的分數能達到90分以上,能達到優,這個孩子啊就能逐步的建立一種認知:“哎,我是一個有學習能力的孩子。”這對他未來學習的信心啊很有幫助。如果小學的分數長期低,就容易建立起一種“我不適合學習”的自我定位,這就有點麻煩。
如果是自然學習得來的優,還說明這個孩子啊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,他不厭惡學習。總結一下就是:你想要孩子學業好,小學階段不但要讓他能夠得到優(得到90分以上),那你還得用讓他用正確的辦法讓他做到,就是授之以漁,而不是授之以魚。他真的挺不容易的。
還有啊,我說小學成績有欺騙性,不是說所有分數都有欺騙性。小學如果是三四十分、不及格,哪怕你是70、80,那沒有欺騙性,那成績啊大概率是有問題的。如果呢你能達到90分以上,哪怕你是100分,只要你是自然學習得來的,那也沒有欺騙性,這分數啊也沒問題。
那什么是自然學習?就是你正常上課、作業,跟著老師的節奏學習復習啊,不是家長看著寫作業、按著頭刷題是吧,輔導班一對一等等的去卷分數卷出來的。如果是這么卷出來的分數,那就是有很大欺騙性的,這就是虛假繁榮。小學你能管得住是因為他還小,大部分孩子叛逆不會直接體現出來,他打也打不過你,對吧?所以小孩子只能暫時都聽你的,心不甘情不愿的就去刷題了,成績還不錯。這就是小學分數迷惑性的來源。
但是到了初高中,你看你還能管得住他?為什么會有青春期的叛逆?叛逆就是對高壓的反彈,他有了自我意識,自我覺醒了,俗話說“長大了”。這時候你怎么辦呢?我相信每個家長最清楚自己家孩子的分數是怎么得來的,至于有沒有欺騙性,自己應該就可以判斷了。
我分享這些啊,不是為了攻擊誰,而是為了探討,更希望拋磚引玉,能換來你的一些養育的心得,提高我的認知。就是這么簡單,沒有特別復雜的啊。學習當然很重要,學習成績也重要,但是小學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啊,這樣的家長認知確實不太行。
-
小學幾年級能看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呢?發現很多家長總愛問這種問題,你是對孩子沒信心,還是被網上亂七八糟的信息影響了?孩子是不是...
-
小學成績就是很有欺騙性,這應該是一個常識。但是,有欺騙性不代表小學成績不重要,這兩個矛盾嗎?我是真怕誤導了哪位啊,這個責任我可...
-
還勸人買學區房的,勸人家做這個事的只有兩種人:一種就是中介賣房子的,還有一種是完全不懂行的親戚朋友。反正又不要他掏錢,你掏錢...
-
為啥有的家長跟孩子溝通了,孩子卻不聽你的?家長,你那個假溝通啊,你自己騙自己,哪溝通了?溝通不是你在那巴拉巴拉講,小孩必須聽...
- 1 軍訓簡筆畫112
- 2 女生在烈日下軍訓的簡筆畫圖片12
- 3 小朋友在吃早餐的簡筆畫圖片32
- 4 媽媽給兩個孩子量身高的簡筆畫圖30
- 5 小朋友女生在認真寫作業的簡筆畫73
- 6 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 來看看悟空1081
- 7 黑神話悟空簡筆畫1269
- 8 噴水的鯨魚簡筆畫圖片2582
- 9 蝦簡筆畫1256
- 10 小龍蝦簡筆畫2632